中国发展网

首页 人民能量 正文

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架起人才流动之桥

粤港澳大湾区 能量中国

摘要:粤港澳三地虽山水相连、人缘相亲,但在法律、制度、文化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别。更为根本的是,各城市可能出于本地利益的考虑,难以协调降低人才流动成本。

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架起人才流动之桥

——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教授

采访/郭  伟  王方圆

 中国发展网能量中国平台受权首发

记者:近期,粤港澳地区一体化进程加快,您认为在这其中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公布,有望于年内出台。与此同时,港珠澳大桥也得以通车,届时将为大湾区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撑。但要真正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大湾区,还需打造一座人才流动之桥。

近日,国务院宣布取消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许可的决定就为这座“大桥”打下了坚实的基座。这意味着台港澳居民来大陆就业无需再办理就业证,在找工作时享受与内地同胞同等的待遇。粤港澳大湾区无疑将率先从中受益,让湾区内的人才流动更加自由、便捷。

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港澳地区为内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三来一补”的贸易模式极大推动了港澳地区与内地间的资金、货物和人员的流动。但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这一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需转型升级。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即是探索三地合作新模式的重大战略举措。而人才作为创新活动的核心要素,能否发挥最大效用是决定湾区成败的关键。

湾区内的各城市显然也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相继出台了吸引人才的计划。5月8日,香港宣布将推出一项“科技人才入境计划”,旨在通过快速处理入境安排,为香港输入海外和内地科技人才。5月15日,深圳市也通过了《关于实施“鹏城英才计划”的意见》和《关于实施“鹏城孔雀计划”的意见》。广州、珠海、东莞、惠州等城市也都推出了各自的人才计划,加入战局。

但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流动和融合,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开展创新及科技合作。因此相比“抢人”,更重要的是推动人才自由流动。粤港澳三地虽山水相连、人缘相亲,但在法律、制度、文化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别。更为根本的是,各城市可能出于本地利益的考虑,难以协调降低人才流动成本。

记者:在这方面,国外有什么样的经验可以借鉴?

王辉耀:在这方面,欧盟推动人才流动的经验值得借鉴。欧盟规定,成员国的居民可持护照在欧盟任何一个国家自由居住、生活、学习、工作,子女上学享受当地公民的学费,甚至取得欧盟成员国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人也可以享受同等待遇。早在2002年,欧盟就出台了《欧盟议会劳动力技能和流动行动计划》,致力于从社会保障、语言培训、就业信息平台等方面破除劳动力流动障碍。后续,欧盟又在职业能力互认、税收等方面出台政策,持续推动劳动力自由流动。得益于这些政策,2012年有660万欧盟居民在其他欧盟国家工作,有860万非欧盟居民在欧盟国家工作,极大提高了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

记者:未来您认为粤港澳地区需要用哪些措施在人才方面发力?

王辉耀:国务院在取消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许可的同时,提出要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尽快出台配套政策措施。这显示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才顺畅流动还任重道远。三地可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协同,开展探索。

首先,在湾区内探索建立人才保税区,对在区内创新创业的人才予以个人所得税征收优惠。目前,三地在税制上差别较大,特别是港澳地区在个人所得税税率上较大陆低很多。如果按照大陆的税率向港澳地区的人才征收个税,将打击人才到内地就业的积极性。因此,可采取先征后补的方式,对港澳人才给予税收补贴。此外,还可在人才保税区内开展社会保障服务衔接、职业资格互认、就业信息平台搭建等方面的试点,积累经验。个税优惠等政策目前已经在深圳前海等几个自贸区试行,将来可向湾区其他城市逐步推开。

其次,三地高校、科研机构可探索联合办学或联合开展国家级大型科研项目研究,以项目聚集三地人才,涵养合作氛围。对于参与项目研究的科技人才,在出入境、社保、住房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其穿梭三地提供最大便利。目前,国家已允许港澳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申请国家科研项目。三地联合开展科研,将有助于充分发挥人才优势,避免重复研究,甚至可借助港澳国际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高的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国际专利申请。此外,三地还可轮流举办人才创新创业论坛,以论坛为依托推动三地人才交流合作。

最后,推动三地国际人才自由流动。根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目前我国国际人口(含港澳)占常住人口比重仅为0.07%,低于印度、越南、古巴,甚至朝鲜,成为全球国际移民占比最低的国家。全世界各国国际移民平均为3%,发展中国家平均为%1.6,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则达到10%。当然,中国有自己的人口特点和环境,提高国际人才比例,并非要达到发达国家的10%,但如此全球最低的比例反映出中国距充分利用国际人才还有很多提升空间,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要求不相称。而粤港澳大湾区可作为一个加大国际人才引进的试点,探索允许在三地任意一地取得永久居留资格或入选人才计划的国际人才在湾区自由居住、生活、工作,乃至在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当地居民待遇,可以探索更多国际人才吸引经验。进而,可探索打造国际人才社区,最终把湾区打造成多元文化共融、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人才高地。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新起点,粤港澳地区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快推动人才自由流动,将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发挥综合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全方位开放中的引领作用,打造三地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人民时代期刊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宋璟

蒙自—香港青年交流大会暨2018年七彩云南公益行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